Search

【建議政府推零售債券】林本利//香港出現通縮,除了因為經濟環境惡劣,家庭收入和租金下跌外,另一主要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建議政府推零售債券】林本利//香港出現通縮,除了因為經濟環境惡劣,家庭收入和租金下跌外,另一主要原因是政府推出一系列的紓困措施,都直接和間接令物價下跌,當中包括電費補貼,港鐵減價,寬減差餉和代繳公屋租金等。若然通縮情況持續,市民期待物價進一步下跌時才消費和投資,形成惡性循環,恐怕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。政府一方面推出iBond,說是為了幫助市民對抗通脹,提供穩定利息收入;另一方面推出的紓困措施,往往造成通縮,令認購iBond的人很大機會只能收到兩厘的最低保證息率,息率已和通脹脫鉤。由於預期未來息率偏低,變相鼓勵大量認購iBond的市民,首日便沽貨離場。

若要避免市民產生通縮預期,延緩消費及投資,令經濟持續萎縮,政府實應檢討過去所推出的紓困措施,會否產生通縮預期。一般而言,政府直接寬減入息稅,令市民可用的收入增加,可以帶動消費。政府亦可以直接派錢,或者派消費券,規定市民在指定日期前消費,對刺激經濟的作用應較寬減各項政府收費為大。

現時市面上有不少保險公司,提供投保兩年,再等三年,合約五年後到期,保證每年可賺約3厘(5年收息約16厘)的儲蓄壽險產品,吸引力較iBond為大。此外,若投資者願意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,亦可考慮購入穩陣的大藍籌股(包括公用股)收息,預期息率每年有3至4厘。事實上,在低息環境下,市民對保本的零售債券有一定需求,政府在經濟萎縮和財政儲備持續下降時,何不考慮趁低息環境發債,發行5至10年期的債券,每年保證息率約3厘,讓市民多一個穩陣收息而又保本的投資工具。金管局可以把發債所得到的資金,投資在全球股票、房地產及基建項目,理應每年可以賺取到高於3厘的回報。//

#ibond #通縮 #首日就沽 #推零售債券 #壹角度 #壹週刊 #政經評論 #林本利 #投資理財 #活道教育中心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前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,2011年提早退休,創辦活道教育中心,教授理
View all posts